| 【问题】: | 
  
     鲁东山林子智慧学讲坛(五)   
   [作者:218.58.141.*](784) | 
  
2005/5/28 23:21:00   
   | 
| 【内容】: | 山林子老师: 1、大学的四年,该干什么,就干什么,我觉得很对,一切顺其自然。想读书就读书,想休息就休息,每时每刻发现自我智慧。 2、烦恼是因为自私,看不透事物的本质。因为自私,所以关心自己的利益,一个发现自我智慧的人,会避开这个误区。 3、为什么妄想总把智慧挂在心上?如何理解?心存杂念,所以,总以为智慧藏在哪个地方。 4、自我智慧包含的似乎比老师多,却也难去实现。我们的智慧在于能否为他人做事情。 5、我觉得心烦与自私几乎没什么关系。 6、怎样发现自我智慧,难道是发现自我智慧,理性战胜感性。 | 
 | 
| 【自然回复】:  | 
 | 
   大学的四年,该干什么,就干什么,一切顺应自然。
  该读书就读书,该休息就休息,每时每刻都要保持自我智慧态。
  烦恼和痛苦是因为自我智慧的迷失,所以也就看不透事物的本质。
  因为人的自私,所以总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,一个发现自我智慧的人,就会避免这个误区了。
  为什么人总是妄想把智慧挂在心上呢?
  因为人的心存杂念,所以,总是以为智慧藏在哪个地方。
  能否为他人服务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智慧的主要特征之一。
  自私与心烦是一对孪生兄弟。
  无论理性战胜感性,或是感性战胜理性,这和发现、掌握和运用自我智慧没任何关系。 
  
 |